开年“警报”!民营企业500强、山西某上市钢企实控人因巨额关联担保借款还不上被起诉,所持3.18亿股股权遭司法冻结!
开年之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08.SH,下称“安泰集团”)便陷入了一场股权冻结风暴。此次事件的核心症结,在于控股股东为关联企业融资提供的高比例股权质押担保。通过这一事件,对于钢铁行业而言,也能够引发出更深的思考。
2月6日,安泰集团披露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李安民持有公司股份约3.1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57%,已全部质押,近日被司法冻结。
据了解,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新泰钢铁100%的股权,而李安民实际控制着安泰集团,这也使得安泰集团与新泰钢铁构成关联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关系,李安民持有的安泰集团317,807,116股无限售流通股被北京金融法院司法冻结。冻结起始日为2025年1月27日,直到2027年1月26日才会到期。
安泰集团表示,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本次被冻结是因其为所控制的企业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在民生银行太原分行申请的综合授信下的借款提供了质押担保,而新泰钢铁及其他园区企业为该笔债务提供了多重、足额的担保措施。新泰钢铁及控股股东正在积极与民生银行协商沟通本次债务问题的妥善解决方案,本案件目前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亦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稳定。
8年前借款埋雷,公司及控股股东被起诉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泰集团)前身创建于1983年,逐步由单一焦化企业发展成为跨洗煤、炼焦、轧钢、电力、建材、国际贸易等多种行业在内的大型企业集团。2024年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山西9家民营企业榜上有名,数量比去年增加一席。其中,安泰集团位列第418位。
此次“实控人股权冻结”事件,起源于多年前的一笔借款。
2016年6月29日,原告民生银行与被告新泰钢铁签署了《综合授信合同》。2018年 3月20日,原告与被告签署《借款合同》,借款额度为24.70亿元,期限为1年。自2019 年起,双方每年签署一次《借款变更协议》,对借款期限及还款计划等进行变更。截至目前,该笔借款本金余额为161,655万元,期限至2025年6月20日。新泰钢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违约情形。
安泰集团公告显示,对与民生银行的借款,新泰钢铁提供了多重担保措施,首先新泰钢铁以其自身的机器设备、土地房产进行了抵押,同时,安泰园区企业为其提供了多项资产及股权的抵质押担保及保证担保,“该等抵质押物价值能够覆盖新泰钢铁的债务余额”。在此基础上,公司控股股东李安民以持有的安泰集团股份317,807,116股为其提供了最高额质押担保;安泰集团为其提供了最高额4亿元保证担保。
原告民生银行诉讼请求除了让被告新泰钢铁偿还原告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罚息等费用外,还包括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原告对被告新泰钢铁提供的抵押财产及其他担保方提供的抵质押担保物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在确定的债权范围内享有优先受偿权,以及依法判令被告安泰集团等保证担保方在最高债权额担保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民生银行因其内部要求,着手处置对新泰钢铁的债权。经过债权债务双方充分沟通,民生银行依照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将在诉讼过程中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后续债权处置安排。”安泰集团还提到。
据悉,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新泰钢铁100%的股权,而李安民实际控制着安泰集团,这也使得安泰集团与新泰钢铁构成关联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关系,此次,新泰钢铁、安泰集团及控股股东等相关方均收到北京金融法院送达的应诉通知书等文书。也因这起诉讼,李安民持有的100%、占安泰集团总股本31.57%的股份被司法冻结。
业绩持续“失血”,2024年预亏3.2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安泰集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主要从事焦炭和型钢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安泰集团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5年1月17日,安泰集团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亏的情况。根据披露信息,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25亿元左右,实现扣非净利润为-3.47亿元左右。
近年来,受钢铁、焦化行业及市场波动的影响,安泰集团连续三年陷入经营性亏损。从公开数据来看,2022年和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2.97亿元和-6.78亿元。加上2024年预计亏损的3.2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额度约13亿元,这一数据也着实令人担忧。
万联网记者注意到,谈及公司2024年的亏损,安泰集团将原因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钢铁市场持续低迷,下游整体用钢需求不足,钢材价格呈低位震荡;二是焦炭价格受上游钢铁企业挤压也持续走低,且降幅大于原料煤价格降幅所致。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安泰集团表示,公司积极采取经营改善措施,通过阶段性采取将自产焦炭业务转为受托加工业务模式,规避了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波动风险,实现了焦化业务减亏,2024年度整体业绩较上年亏损大幅减少。
不过,上述诉讼为安泰集团的这一年度亏损规模带来不确定性。安泰集团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为关联方新泰钢铁提供担保相应所计提的预计负债变动影响数。因新泰钢铁2024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尚未完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已就上述可能影响本次业绩预告内容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与年审会计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了沟通。由于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尚未开始,立信对上述不确定因素未予评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安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逼近红线,债务危机浮出水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飙升至68.7%,相较于2023年底的62.81%,上升近6个百分点。同时,公司带息负债压力集中,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三季报显示,安泰集团货币资金3.24亿元,短期借款2.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98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0.14亿元。
曾因关联方事项被责令改正
此次债务纠纷事件的核心症结,在于安泰集团控股股东为关联企业新泰钢铁的融资提供的高比例股权质押担保。
事实上,安泰集团和新泰钢铁两者间的“纠葛”早有渊源。据安泰集团2024年中报,截至2024年6月末,安泰集团近28.35亿元的担保总额均系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担保对象即为新泰钢铁。这一担保总额规模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达到170.69%。
在2024年中报中,安泰集团还提到公司存在的和关联担保有关的持续经营风险,“公司与关联方目前因产业链的原因存在大额的日常关联交易,以及因双方融资需求存在大额的关联担保,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称正积极解决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问题。
数年前,安泰集团也曾因为涉及关联方的事项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因关联方担保和经营资金占用相关事项被审计机构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因此“戴帽”。
据安泰集团2020年11月公告,在现场检查中,山西证监局发现,公司关联交易未能有效进行规范和控制,公司与包括新泰钢铁在内的关联方同时发生销售和采购业务,且近三年来关联交易金额逐年增加,上市公司业务对关联方依赖性较强,未能有效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安泰集团还存在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结算政策不对等,关联交易结算政策与独立第三方存在差异,关联交易协议约定内容不明确,对关联方的付款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020年12月,安泰集团披露责令改正事项整改报告。另外,安泰集团还一度筹划与关联方的重大资产重组,力求彻底解决双方的关联交易和关联担保问题,然而交易未能成行。2021年12月,安泰集团称关联方7.76亿元的应收焦炭款归还完毕;同时正努力减少关联方担保金额。
2022年5月,安泰集团的审计机构对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安泰集团得以“摘帽”。
从解决关联担保的节奏看,安泰集团曾披露,截至2023末,公司为新泰钢铁提供的担保余额为28.68亿元,较2020年末关联担保余额减少10.68亿元。然而,2024年6月末28.35亿元的余额较2023年的28.68亿元没有明显减少,较2022年末29.9亿元的规模减少也较为有限。
近年来,钢铁行业受周期性波动影响明显,市场需求起伏不定,同时融资环境逐渐趋紧。在上述的大环境下,安泰集团依赖关联担保融资的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一旦关联企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此次股权冻结便是这一风险的集中爆发。
目前,还无法确定此次股权冻结事件的最终走向。后续是否会对安泰集团的股权结构、公司运营以及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无论如何,这一事件都为整个钢铁行业及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关联交易的风险把控,以及对股权稳定性的维护。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安泰集团后续的动态,为大家带来最新消息。
当前,钢铁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在市场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风险、寻求转型,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去年我们万联网通过培训、辅导的形式帮助了数百家国企、上市公司等进行合规整改,发现大家在整改中普遍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要全面整改到位,不仅仅就合规谈合规那么简单,也不是对照着“十不准”一条条改合同、改制度、改说法那么简单。合规要做好,监管本质上是要求把风险控制住,而要想做好风控,大家普遍发现自己的风控体系非常薄弱。
例如,很多公司的风控人员是抽调自集团上层或集团传统部门的,根本没办法快速理解业务,这不是能力和意识的问题,是从业背景、经历的客观现实,无可厚非。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高强度培训,通过内部部门之间的传帮带和外部有经验的专家的传帮带,让团队快速提升风控能力。
除了风控部门的问题外,还有公司全员对风控有个致命的误解,认为风控就是风控部门的事情。而我们风控课堂上原世界500强首席风控官张洪江老师多次强调,风控真正做得好的公司不可能单靠风控一个部门,因为真正扎实的风控要靠公司所有一线人员在风险发生的那一刻就有所察觉,牵引公司整体规避风险,风控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在一线,风控部门要做的是带领公司实现全员风控。
那怎么带领?一是全员的意识,尤其管理决策层和业务部门要提升,建立风险文化;二是要学会定权责、流程、标准和绩效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没有一套非形式主义的有效制度,各部门的执行,包括旗下子公司的执行,仍会有很多问题。我们接触的国企普遍反馈的情况是,执行部门、子公司由于不想因为制度太复杂或风控部门“少做少错”的原则,而完不成业绩,会找想尽办法钻漏洞、绕开管理,例如把大订单拆分成小订单绕开高层审批,或者以各种理由只执行三分之二等。
所以到底怎么提升全员的风控意识、风控能力,怎么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我们联合3位专家老师——全面风险管理专家&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原东煤交易总裁黄老师、供应链风控实战专业律师&原怡亚通/商贸通风控总监张老师,将于2月27-28日在郑州开展第三期供应链风控专题培训《新形势下供应链公司如何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老师们通过深度剖析10大真实风险爆雷案例及若干小案例,并配套系列风控作战工具,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同时,这不仅是一堂供应链公司各部门的全面风险管理实战课,更是一场供应链业务交流会,非常欢迎各地方国企及其子公司组团报名参训,最好是集团一把手带着风控总监、市场总监、财务总监、法务总监、人力总监等一起参训,这样才能更好提升团队整体作战能力。
曾有近千位高管精英、几百家央国企组团报名,过往参训企业有:湖北联投、湖北交投、湖北商贸、湖北长捷、湖北宏泰、延长石油、正信集团、河南铁投、武汉金控、厦门信达、厦门海峡、厦门港口、兴港集团、陕西文投、江西蓝投、丰城金控、廊坊国投、鹤壁绿康、广西再生资源、辽宁成大、新疆天富、广东合捷、北京京粮、长如贸易、广东精益、四川联程资产、瓯江口产业集团、深圳港、新星丝路通、卓尔智联、国创鹤壁、湖南建投、江西江冷、河南中豫、大河国际、钰翔集团、东伊实业、中国航油集团、山东民生资源集团、连云港投资、山东海洋投资、鲁担产融、山东富源、苏海集团、兴瑞实业集团、九龙江集团、两光一车、国展实业、黔北天然气、北京佳之兴、山东惠沂通、贵沃粮油、中安供应链...
报名联系:李老师19168536275
课程核心话题:
1、集团如何管控供应链子公司,如何平衡一管就死,一放开就乱的局面?混改投资风险如何防范?如何平衡效率、合规、风控、业绩等各方面?
2、怎么解决业务和风控的矛盾问题,如何让风控更多支持业务开展,而不只会say no?
3、如何将风控融入到各关键岗位,实现全员风控,让风控触角伸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业务、风控、财务、运营等各部门的权责和绩效如何设计?如何尽职免责?
4、进入不熟悉的行业或往上下游延伸,风控该怎么做?如何做供应链产业链分析,如何选品?如何切入?
5、如何做好事前的分级授信授权模型、业务导入与尽调?如何做好日常运营中的动态监管?商账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如何有效挽回坏账损失?
6、如果涉嫌融资性贸易,即使按净额法也存在违规。一旦出险,自以为拥有的权利也不会得到法院支持……到底该如何规避融资性贸易?
7、代采代销、自营买卖、出口代理等常见业务的风控难点、误区有哪些?
8、合规监管下,营收压力依然很大,而大宗行情又不好,怎么办?从30年大宗行业周期和前人经验来看,如何穿越周期?
9、近年大企业暴雷不断,类似江苏德龙破产,几大知名国企供应链公司都踩雷,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警醒与启示?
10、当前国企面临大宗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该如何应对风险并保量增量?
11、国企与民企进行混改有哪些坑,怎么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如何有效管控股权投资主体资产?三重一大决议如何优化?
课上,3位专家老师将重点围绕:集团型国企管控供应链子公司问题、业务与风控团队打架问题、货物直发/原地货转与合规问题、团队绩效指标设计问题、国企混改问题、规避融资性贸易问题、全面风控体系建设问题等展开授课,并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通过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