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仁药业融资性贸易,预计亏完上市13年所有净利润?
本文结合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国企医药集团巨额供应链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因深陷融资性贸易?》以及中国经营报《知名药企,预计亏完上市13年所有净利润!》汇编整理,提醒供应链金融行业警示警醒。
一、“假冒央企”事件由来
牵涉主体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统称“华仁药业”):实际控制人为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以医药、大健康、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为主的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统称“国药药材”):以中医药经营为主业,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参股子公司,持股比例为25%。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16日,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发布声明,对于国药药材的身份作出澄清,可以说坐实了某种程度上国药药材的“伪央企身份”。
2. 事件过程2020年开始,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开展医药原料贸易业务,国药药材为购货方,华仁药业为销售方。双方签订合同,华仁药业按合同规定与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签订合同采购货物、验收货物,支付货款后由华仁药业将相应货物供给国药药材,国药药材签收之后按约定账期电汇付款,到期支付货款。华仁药业则将相应账款计入收入总额。2021年,华仁药业采用了“净额法”替代“总额法”进行业务收入确认,医药原料贸易业务收入计入了其他应收款,2020年的年报中企业应收账款调减2.57亿元,其他应收账款相应地调增了2.57亿元。企业内部将该项业务的科目确认为其他应收款-代垫款项。在同一套操作手法下,华仁药业的其他应收于2021年增加至14.2亿元,此后该数目一直维持在14亿以上。2023年的上半年,华仁药业决定终止该类业务,同时向国药药材回收业务款项,但截至华仁药业对深交所问询函回复之日,国药药材也未向华仁药业回款。作为一家贸易公司,国药药材偿付能力不强,其大量业务涉及垫资行为,公司的资产端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存货合计占总资产比值达90%,而应付账款和预售款项则占据了负债端的绝大部分。双方目前已就回款签订还款协议和增信措施,协商在3年内清偿完毕债务。但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的官网声明来看,国药药材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正常经营造成的,还可能涉嫌违法违规,其还款能力令人担忧。
3. 涉嫌融资性贸易?从华仁药业的回函中,其与国药药材的贸易模式可归纳如下图所示。
市场认为华仁药业可能涉嫌融资性贸易的主要理由是:①业务可能涉及托盘贸易。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开展的医药原料贸易业务本质上是华仁药业通过为国药药材的垫资盈利,此业务中华仁药业仅为起到垫资的作用,对上下游并无实际控制力。②该业务中的垫资行为违背行业惯例。医药行业贸易垫资业务周期通常较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常规的垫资业务通常采取年初借年末回的模式,但自2021年起华仁药业的国药药材应收账款一直维持在14亿以上。尽管华仁药业对坏账拨备,将坏账计提比例从1%调至5%,但非关联方在账上长期占用14亿元资金;
尽管市场有如上观点,但是笔者认为,虽然华仁药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风险,但是并不能武断的将该风险与“融资性贸易”挂钩,毕竟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华仁药业在于国药药材开展的贸易业务中存在垫资,但是仅凭“垫资”并不等同于融资性贸易,是否构成还需结合更多细节。
二、近期热点公告暴雷
2025年1月24日,华仁药业(300110.SZ)披露,2024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亿元至-11.8亿元。造成2024年巨额亏损的核心原因是,华仁药业对国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药材”)13.478亿元的欠款全额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华仁药业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以输液装备为主,另外还有腹膜透析液、呼吸科与精神麻醉科产品、医疗器械以及大健康产品等。除了医药工业业务,华仁药业还有部分医药流通业务。《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0年上市至2023年,华仁药业归属净利润累计为11.99亿元。国药药材对华仁药业13.478亿元欠款无法追回,将导致华仁药业上市13年以来的所有归属净利润归零。
三、国药药材人去楼空
虽然头顶“国药”金字招牌,成立于2000年的国药药材却长期无实控人,并且存在诸多经营乱象。2025年1月10日,国药集团发表声明表示,国药药材及其所属企业多次出现法律纠纷案件,发生拖欠施工单位甚至农村集体企业款项事件,国药集团也时常接到投诉信函。国药集团和下属的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只持有国药药材25%的股份,既非国药药材的控股股东,也非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声明称,对国药药材涉嫌侵害国药集团商标权、不正当竞争行为、虚构股东大会会议、伪造股东大会决议、伪造国药中药董事签字、伪造变造公司章程等违法行为,国药集团、国药中药已依法提起诉讼并获法院支持;对国药药材伪造印章相关涉嫌犯罪行为,已向公安机关依法报案。2025年1月21日,记者曾到国药药材官网标注的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环球金融中心西楼15层的总部,该办公场所已经完全清空,只有玻璃门上还留有国药药材的公司名称和标志。在记者到访后不久,恰好有大楼物业人员打开大门,接待其他公司人士来考察该办公场所。目前,记者无法从公开渠道联系到国药药材方面。
四、未来展望行业警示
虽然华仁药业与国药药材之间的“垫资”贸易高度疑似融资性贸易,但根据天牧生命科学法律团队《国企医药集团巨额供应链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因深陷融资性贸易?》观点来看,“具体判定融资性贸易还需结合更多细节”。
同时中国经营报认为“国药药材对华仁药业13.478亿元欠款无法追回,将导致华仁药业上市13年以来的所有归属净利润归零”,但根据华仁药业方面表示“最终计提金额须经审计后确定”。
总之,国有企业“垫资”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融资性贸易一定要慎之又慎,不然的话一不小心,一夜之间直接回到解放前。
参考资料:
1.《天牧解读 | 国企医药集团巨额供应链应收账款无法回收,因深陷融资性贸易?》(链接:)
2.《知名药企,预计亏完上市13年所有净利润!》(链接:)
作者简介:
田江涛 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
权益合伙人 金融业务一部主任、保理和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
2024IFLR1000上海地区银行和金融领域新星合伙人
田江涛律师还是上海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并为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复杂保理业务提供法律服务,围绕服务的顺丰体系、壹米滴答体系、传化集团体系、立白集团体系、物产中大体系等十几家大中型物流及物流相关产业供应链金融客户,针对物流供应链金融所涉及到的法律、风控问题做专题研究工作。他专注于服务保理和供应链法律服务,与上海、广东、深圳、广州及浦东新区等地保理及供应链金融行业协会建立深入联系,每两个月为上海地区保理行业同仁提供一次风控培训,参与培训几千人次;累计为近百家保理公司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代理几十件保理诉讼案件;发表保理及供应链金融问题研究文章几十篇。
来源:dhh保理和供应链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dhh保理和供应链

下一篇:开年“警报”!民营企业500强、山西某上市钢企实控人因巨额关联担保借款还不上被起诉,所持3.18亿股股权遭司法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