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象屿首份ESG报告:全体系深化ESG发展理念,建设可持续供应链

中商网 , 中商网 , 2023-07-13 , 浏览:5879

7月10日,厦门象屿(600057.SH)正式披露2022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对外发布ESG报告,从管治、服务、社会和环境四大方面对厦门象屿全年取得的绩效和成果进行了清晰的展示。厦门象屿董事长邓启东表示,“将以首本ESG报告发布为契机,在全体系持续深化ESG发展理念、完善ESG治理架构,通过可持续供应链建设,构建共生共赢的价值生态圈。”

厦门象屿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到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深耕大宗商品供应链,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均表现优异。2022年厦门象屿总资产达1,150.56亿元,同比增长20.06%;营业收入达5,381.48亿元,同比增长16.35%;归母净利达26.37亿元,同比增长20.18%。公司全年核心商品金属矿产、农产品、能源化工及新能源材料的经营货量分别达到了11,665万吨、1,764万吨、6,345万吨和21万吨。

筑牢风险合规防线 赋能内外协同发展

厦门象屿坚守“风险第一、利润第二、规模第三”的经营理念,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生产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厦门象屿围绕“可控”、“可承担”的整体风险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具体业务,注重把控业务模式风险、客户资信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和货权风险,在源头、客户、客商和物流等多层面实现风险最小化。厦门象屿在公司内部也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公司合规稳健发展。

厦门象屿依托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规模赋能、管理赋能、金融赋能、物流赋能,为中小制造业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供应、产成品分销、物流运输等服务。在2022年年初,中部地区因特殊时期道路封控,西北某电解铝厂因为缺少上游来料,面临“断链”风险,厦门象屿依托自身大跨度、多环节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在第一时间整合物流资源,优化运输路线,成功保障该企业生产“生命线”。

业务模式进阶协同数智化转型 注入智慧因子

厦门象屿始终聚焦制造业企业客户核心诉求,持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通过丰富商品组合、优化客户结构、迭代业务模式、改善盈利结构等方式,力争在模式引领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目前厦门象屿已涵盖“黑色金属、铝、不锈钢、新能源、煤炭、谷物原粮”六大核心品类,商品组合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截至2022年末,厦门象屿制造业企业客户数量及服务量占比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客户结构持续得到优化。同时,厦门象屿专注于供应链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相关业务模式由1.0阶段跨越至4.0阶段。报告期内,厦门象屿已为温氏股份、双胞胎、海大集团、益海嘉里等大型养殖、饲料和深加工企业年供应原粮超千万吨级,是A股最大的玉米全产业链服务商。

立足于公司发展战略,厦门象屿积极迈向数智化转型,推动实施智慧物流平台、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等创新项目,以技术创新实现更高质量的企业发展。2022年厦门象屿“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已为客户取得专项授信近90亿元,帮助客户获得融资总金额超11亿元,平台坏账率为0%,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坚持以人为本 绿色转型 共创生态文明美好社会

厦门象屿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进步。

公司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五个一工程”为载体,热心投身公益事业,参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企业经营成果回馈社会。2022年,厦门象屿助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的金额达到了105.94元。

为实现个人与组织共享发展成果,厦门象屿于2020年和2022年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总量合计占总股本的近8%,激励对象覆盖核心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团队人员超1,000人次。厦门象屿在员工关怀方面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服务,从薪酬福利到职业健康与安全,再到人才培训的体系化工作,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主”,助力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成长。

作为国内大宗供应链行业的龙头企业,厦门象屿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战略与“公转铁、散改集、陆改水”的号召,通过“物流地网”和“数智天网”的双网融合,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物流先导+智慧赋能+高度协同”多式联运模式,搭建绿色物流通道,使物流环节的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据统计,2022年度厦门象屿“公转铁”运量约为800万吨,减少汽车运输26.7万辆次,一年可减少碳排放147万吨;推动中欧班列建设,全年累计行程近400万公里,相比跨境货车散装,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全面引入电子签章应用,实现货物进出库全流程无纸化操作,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28.8吨。公司打造的“大宗商品多式联运服务、实现数智赋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履责实践案例入选《2022金蜜蜂责任竞争力案例集》。

厦门象屿表示,2023年将会继续推动公司“六五”战略规划的实施,以治理体系、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和社会责任为锚点,向“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愿景不断前行。

来源:中商网

WWW.10000link.com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文章来源于中商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五全”数智化风控能力加持,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贯穿供应链全链路
下一篇:立足新定位开创新格局!怡亚通开启新战略:打造“整合型数字化综合商社”
  • 中商网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
    万联网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是由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一众业内专家大咖共同编撰的,重点分享了15位业内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并整合了9大特色标杆案例,对供应链从业者极具指导价值。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