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上市公司通过融资性代采业务、虚假贸易等方式财务造假!五年虚增营收超40亿,原实控人、“东莞前首富”何思模被顶格处罚…

万联网 , 毛莉 , 2025-01-11 , 浏览:1080

在2023年5月被中国证监会立案后,2024年12月31日晚间,ST易事特(以下简称易事特,股票代码:300376)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告显示,易事特存在通过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融资性代采业务、代理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导致易事特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也因此,易事特以及公司原实控人及多名高管等均受到处罚。

根据官网披露,易事特集团始创于1989年,2014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曾是世界500强施耐德子公司,现为广东省属国资恒健控股旗下的上市企业,广东省属国资混改示范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及UPS电源、充电桩、钠电龙头企业等,连续多年荣登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全球光伏品牌100强、中国企业专利实力500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全球拥有268个营销及服务中心,出口欧、美、亚、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易事特长期专注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以电力电子技术和能效管理为核心,持续深耕产业数字化和“新能源+储能”两大领域,主营智慧电源、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三大战略板块业务。业绩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易事特实现营业收入23.11亿元,同比下降37.74%;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降64.39%;扣非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66.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3亿元,上年同期为6.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易事特的创始人,何思模在2017年曾以17亿美元的资产登上“2017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当年是东莞首富,位列广东富豪第31位。目前,何思模已不是易事特的实际控制人。2020年,扬州东方集团和何思模转让股份并放弃表决权,易事特因此变为无最终控制方。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扬州东方集团为ST易事特的第一大股东(该公司表决权已经放弃),第二大股东为广东恒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是有表决权的第一大股东。

另据万联网了解,广东恒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控股股东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广东恒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合伙企业、广东粤澳合作发展基金担任有限合伙人。其中,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广东恒锐62.13%的股权,其实控人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五年虚增营收超40亿元,ST易事特被处罚

公开资料显示,ST易事特的主营业务为UPS等功率电子装置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7-2021年,易事特分别虚增收入8.22亿元、12.93亿元、9.72亿元、6.76亿元和3.11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1.23%、27.78%、29.05%、16.22%和7.24%;虚增营业成本分别为7.29亿元、11亿元、8.79亿元、5.6亿元和2.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2.33%、31.74%、32.30%、18.99%和8.60%;虚增利润总额分别为42.79万元、0元、1746.8万元、1149.85万元和488.68万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05%、0%、3.71%、2.25%和0.80%。

经证监会查明,易事特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一、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二、通过开展具有融资性质的代采业务和代理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通过开展具有融资性质的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上述事实,有易事特相关公告、合同文件、财务资料、相关客户、供应商提供的资料、银行账户资料、银行流水、公司提供的文件资料、情况说明、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足以认定。

证监会认为,对上述违法行为,2018年至今任ST易事特董事长的何佳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时任财务总监张顺江、陈硕(2018年至2022年任总裁)、胡志强(2020年至今任副总经理)、鄢银科(2020年至今任副总经理)、赵久红(时任董秘)、时小莉(2016年至2020年任监事会主席)以及多名时任董事等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ST易事特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对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何佳给予警告,并处以 400万元罚款;对张顺江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对陈硕、胡志强、鄢银科、赵久红、时小莉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80万元罚款;对肖大志、牛鸿、于玮、万祖岩、王进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易事特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组织、指使易事特从事上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此前何思模已被中国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2次,且其作为ST易事特原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ST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等事项,在涉案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中国证监会还决定对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

以下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ST易事特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全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怎们一回事吧!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4〕147号

 

当事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广东省东莞市

何思模,男,2020年8月前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

何佳,男,2018年至今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顺江,男,时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

陈硕,男,2018年至2022年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胡志强,男,2020年至今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鄢银科,男,2020年至今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久红,男,时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时小莉,女,2013年至2020年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监事,2016年至2020年任监事会主席

肖大志,男,2020年至2023年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牛鸿,男,2020年至今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于玮,男,时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4年至2020年任公司董事

万祖岩,男,2020年10月至今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进军,男,2018年至2021年任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依据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对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事特)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审理,并依法向当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易事特、何思模、何佳、张顺江、胡志强、鄢银科、赵久红、时小莉、于玮、万祖岩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也未要求听证。当事人陈硕、肖大志、牛鸿、王进军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并要求听证,应当事人要求,证监会举行了听证会,听取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陈述、申辩意见。本案现已调查、办理终结。经查明,当事人存在以下违法事实:

一、易事特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收、成本、利润总额

2017年、2019至2021年,易事特与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开展没有业务实质的虚假业务。上述业务中,易事特的供应商及客户均受同一控制或由同一方指定,相关采购、销售合同内容由供应商和客户事先确定,易事特方面未与供应商或客户对接或沟通合同签订、单据、发票等事宜,仅与业务相关控制人对接;部分业务无实物流转及交付,部分业务涉及的货物在虚构的贸易链中循环使用。易事特方面通过安排采购付款和销售回款,形成资金闭环。

2017年、2019年易事特采用总额法对上述虚假贸易业务进行核算。2020年、2021年,易事特采用净额法对上述虚假贸易业务进行核算。

2017年、2019年至2021年,易事特通过上述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其中,2017年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6,371,498.8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0.09%,虚增营业成本5,943,562.3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0.10%,虚增利润总额427,936.50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05%。2019年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329,240,857.67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9.84%,虚增营业成本311,772,874.27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1.46%,虚增利润总额17,467,983.40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3.71%。2020年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11,498,489.23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0.24%,虚增营业成本0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0%,虚增利润总额11,498,489.23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2.25%。2021年,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4,886,761.12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0.11%,虚增营业成本0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0%,虚增利润总额4,886,761.12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80%。

二、易事特通过开展有融资性质的代采代理业务虚增营收、成本

易事特开展的部分贸易业务为不具备商品购销业务商业实质的代采业务及代理业务。2017年至2021年,易事特与扬州某电气控股设备有限公司等客户开展的贸易业务以及与广东某光电有限公司等客户开展的部分业务为融资性代采业务,与深圳市某光电有限公司开展的业务为代理业务。

代采业务中,易事特加入到供应商和上述客户原有的直接购销业务中,业务涉及的产品型号、数量和价格由相关供应商和客户事先确定,易事特不参与相关决策。根据相关约定,易事特向供应商先行垫付货款,给客户提供一定账期并按一定比例收取资金使用费。

代理业务中,易事特接受客户委托,由易事特代为向客户指定的供应商采购商品并向客户收取通道费用。上述业务易事特均不参与货物运输过程,产品直接由供应商发给客户或由客户直接向供应商提货。易事特不对相关产品的质量、售后、维修等负责,在产品交付前后不承担风险。

上述业务中易事特通过提供融资和代理服务获取固定收益,实质是以贸易业务为掩饰的资金融通业务和代理业务,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的规定要求。

2017年至2019年易事特采用总额法对上述代采业务进行核算。2020年易事特采用净额法对上述代采业务进行核算,采用总额法对上述代理业务进行核算。2021年易事特采用净额法对上述代采业务进行核算。

2017年至2021年,易事特通过上述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其中:2017年易事特虚增营收256,047,117.6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3.50%,虚增营业成本239,307,276.4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4.05%。2018年易事特虚增营收381,730,608.38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8.21%,虚增营业成本348,854,068.3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0.07%。2019年易事特虚增营收230,644,186.73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6.89%,虚增营业成本214,895,342.3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7.90%。2020年易事特虚增营收28,524,717.55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0.68%,虚增营业成本12,233,442.4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0.42%。2021年易事特虚增营收11,502,581.47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0.27%,虚增营业成本0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0%。

三、易事特通过开展有融资性质的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收、成本

易事特与北京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客户开展数据中心集成业务中,易事特在销售部分自制产品的同时,为客户垫资代采设备、工程及服务,并从中收取一定的资金使用费,易事特不承担代采商品和服务相关的风险,该代采业务实质为融资性业务,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的规定要求,不应当对该部分业务确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

2017年至2021年,易事特通过数据中心集成项目的代采业务虚增营收、成本。其中: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59,643,049.96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7.65%,虚增营业成本483,814,782.4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8.19%;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910,771,645.64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19.58%,虚增营业成本750,780,741.3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21.67%;2019年虚增营收412,438,837.58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12.32%,虚增营业成本352,112,392.5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2.94%;2020年虚增营收636,306,441.9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5.26%,虚增营业成本547,464,432.8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8.58%;2021年虚增营收294,867,924.4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6.86%,虚增营业成本256,623,105.7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8.60%。

综上,易事特通过上述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虚假贸易业务、融资性代采业务、代理业务和数据中心集成业务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导致易事特披露的2017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822,061,666.54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1.23%,虚增营业成本729,065,621.3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2.33%,虚增利润总额427,936.50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05%。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1,292,502,254.02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7.78%,虚增营业成本1,099,634,809.76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31.74%,虚增利润总额0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2019年虚增营业收入972,323,881.98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29.05%,虚增营业成本878,780,609.20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32.30%,虚增利润总额17,467,983.40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3.71%。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676,329,648.72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6.22%,虚增营业成本559,697,875.29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18.99%,虚增利润总额11,498,489.23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2.25%。2021年度虚增营业收入311,257,267.03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7.24%,虚增营业成本256,623,105.71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成本的8.60%,虚增利润总额4,886,761.12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0.80%。

上述事实,有易事特相关公告、合同文件、财务资料、相关客户、供应商提供的资料、银行账户资料、银行流水、公司提供的文件资料、情况说明、相关人员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足以认定。

证监会会认为,易事特的上述行为违反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六十三条、《证券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构成2005年《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情形。

对上述违法行为,何佳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张顺江、陈硕、胡志强、鄢银科、赵久红、时小莉、肖大志、牛鸿、于玮、万祖岩、王进军是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同时,何思模作为易事特原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易事特从事上述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构成2005年《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三款、《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信息披露的违法行为。

陈硕及其代理人在听证过程中提出:

其一,陈硕不参与交易决策、产品销售、财务管理等工作,公司交易决策人是实际控制人。

其二,陈硕在任总裁职务期间,推动了易事特合同管理系统,规范易事特合同审批的流程。

其三,案涉事项相关交易有合同、送货单、发票、银行回款记录,公司内部会计及外部审计均未发现案涉交易为虚假贸易、融资性业务等,陈硕不具有法律背景和财务背景,没有发现案涉交易实质的可能性。综上,陈硕恳请从轻处罚,减少处罚金额。

肖大志及其代理人在听证过程中提出:

其一,相关公司入股易事特前进行过尽调,案涉行为在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力量后仍无法发现,且违法事项主要发生在相关公司入股前,从时间和金额占比看与肖大志没有关系。

其二,肖大志不参与易事特日常经营管理,未参与涉案业务,涉案业务不属于提交董事会审议事项的范围,由何思模等人组织、指使、安排实施,肖大志对相关业务的了解和知悉情况有限。

其三,肖大志积极履行董事职责、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推动公司合规建设,督促公司变更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方式,制止案涉贸易业务继续开展,已尽到忠实、勤勉义务,没有过错。

其四,肖大志在易事特无管理职务,不在易事特领取薪酬。

其五,肖大志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积极督促整改。综上,肖大志请求免予处罚。

牛鸿及其代理人在听证过程中提出:

其一,相关公司入股易事特前进行过尽调,案涉行为在借助专业人员力量后仍无法发现,且违法事项主要发生在相关公司入股前,从时间和金额占比看与牛鸿没有关系。

其二,牛鸿不参与易事特日常经营管理,未参与涉案业务,涉案业务不属于提交董事会审议事项的范围,由何思模等人组织、指使、安排实施,牛鸿对相关业务的了解和知悉情况有限。

其三,牛鸿积极履行董事职责、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推动公司合规建设,督促公司变更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方式,制止案涉贸易业务继续开展,已尽到忠实、勤勉义务,没有过错。

其四,牛鸿在易事特无管理职务,不在易事特领取薪酬。

其五,牛鸿在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积极督促整改。综上,牛鸿请求免予处罚。

王进军及其代理人在听证过程中提出:

其一,王进军为工程技术人员,其工作职责与案涉信息披露违法事项无关,其在本职工作中已勤勉履职。

其二,王进军不参与商务合同、财务会计工作,未参与案涉事项洽谈、实施、审批等任何环节,对案涉事项亦不知情。

其三,公司相关方对案涉事项有意隐瞒,审计机构对相关年度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王进军没有财务会计专业背景,对案涉事项的识别超出其职责范围和个人能力限度,不属于应当知悉而未知悉的情形,不具有主观过错。综上,王进军请求免予处罚。

经复核,证监会认为,针对陈硕及其代理人的申辩意见:

其一,陈硕时任易事特总裁,负责易事特日常经营管理,涉案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与陈硕的职务、职责存在直接联系。

其二,陈硕参与了易事特与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某公司相关虚假贸易业务的洽谈,曾让何佳找虚假贸易业务的组织者催收回款。

其三,陈硕参与案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的审批,在CRM审核系统签字。

其四,陈硕签署2018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无证据证明其已勤勉尽责。

其五,对陈硕所述的其他情节,已在量罚时予以了综合考量。综上,对其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针对肖大志及其代理人的申辩意见:

其一,肖大志为相关公司派驻在易事特的董事,相关公司除派驻牛鸿、肖大志外,还向易事特派驻了常务副总裁鄢银科和财务总监刘某红,二人均向牛鸿汇报工作,牛鸿向肖大志汇报工作;根据在案证据,刘某红知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的业务模式,鄢银科参与易事特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审批,在CRM审核系统签字,并关注了该业务的回款风险。

其二,肖大志在相关公司分管财务工作,具有财务类工作经历。

其三,肖大志知悉案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中部分产品采用代采及垫资模式,理应知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具有融资性质,但未对相关业务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保持应有关注,签署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形。对其所述的其他情节,证监会已在量罚时予以了综合考量。综上,对其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针对牛鸿及其代理人的陈述申辩意见:

其一,牛鸿为相关公司派驻在易事特的董事,相关公司除派驻牛鸿、肖大志外,还向易事特派驻了常务副总裁鄢银科和财务总监刘某红,二人均向牛鸿汇报工作;根据在案证据,刘某红知悉数据集成业务的业务模式,鄢银科参与易事特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在CRM审核系统签字,并关注了该业务的回款风险。

其二,牛鸿知悉案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的部分产品采用代采及垫资模式,理应知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具有融资性质,但未对相关业务收入的确认存在的问题保持应有关注,签署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形。对其所述的其他情节,已在量罚时予以了综合考量。综上,对其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针对王进军及其代理人的陈述申辩意见:

王进军作为易事特副总经理,期间每周参与易事特周例会,从周例会上知悉案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采用垫资模式开展,理应知悉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具有融资性质,其作为公司高管,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签署2018年至2020年度报告,存在未勤勉尽责的情形。对其所述的其他情节,已在量罚时予以了综合考量。综上,对其陈述申辩意见不予采纳。

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我会决定:

一、对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万元罚款;

二、对原实际控制人何思模处以1000万元罚款;

三、对何佳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

四、对张顺江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五、对陈硕、胡志强、鄢银科、赵久红、时小莉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80万元罚款;

六、对肖大志、牛鸿、于玮、万祖岩、王进军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鉴于当事人何思模先后因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及短线交易被我会处以行政处罚2次,何思模作为易事特原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易事特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等事项,在涉案违法活动中起主要作用,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依据《证券法》第二百二十一条和《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证监会令第185号)第三条第一项、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五条、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证监会决定:

对何思模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自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原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其他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上述当事人应自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将罚款汇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开户银行,由该行直接上缴国库,并将注有当事人名称的付款凭证复印件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当事人如果对本处罚决定不服,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申请可以通过邮政快递寄送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治司),也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复议和诉讼期间,上述决定不停止执行。

中国证监会

2024年12月16日

来源:易事特公告,万联网综合整理

 

本文为万联网(www.10000link.com)原创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万联网
关注万联网公众号
上一篇:2025年供应链金融六大发展趋势预测!关键词涉及数字化、专业化、监管和风控、协同融合、脱“核”创新、出海等
下一篇:2025年再融资注册生效首单!厦门象屿:引入招商局、山东港口为战略投资者,32亿定增获证监会批复
  • 毛莉
    作者

TA还在犹豫如何开场。


最近内容
  • 中国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
    蔡宇江
    国内首份以物联网+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行业报告。将于2020年9月17日《第六届中国物流金融创新高峰论坛》重磅发布。
    2012年上海钢贸事件、2014年青岛港事件后,国内的大宗商品仓储融资进入一个低谷的状态,银行谈“钢”色变,全线退出这一市场。时过境迁,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存货融资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法律和行业规范也逐步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刚需,越来越多的供应链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科技型企业联合前瞻性的银行又开始创新并开展存货融资业务,整个业内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继应收账款票据化之后,仓单数字化、生态化又成为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另一大趋势。
    顺应趋势,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携手对当前国内的物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实践情况、标杆案例等进行梳理,率先在业内推出本白皮书,希望为业内同仁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健康、加速发展。 在此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储雪俭教授、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女士的专业指导。同时,对为本白皮书提供案例的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篇幅有限,本白皮书无法为大家呈现业内所有的案例、经验、方法!万联网将继续秉承助力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持续为中国供应链金融提供多元化的智慧服务,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不懈努力!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
    2020年9月11日
    了解更多>
  • 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白皮书 2022
    万联网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万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院、多位行业专家联合编撰
    <10大案例集于一本>中晟供应链、小硕科技、盈佳信联、国网英大碳资产、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宝凯道融、网商银行、六六云链、伊利、苏州新建元和融......
    <行业最新动态一览>聚焦行业热议话题,监管、票据、绿色信贷、政企银合作、仓单、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
    了解更多>
  • 供应链金融
    宋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宋华教授经典作品——《供应链金融》全新修订!《供应链金融》曾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物华图书奖一等奖荣誉,目前该书经典再版,已登陆各大电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业内人士不容错过的精品读物!
    了解更多>
  • 中国物流金融创新实践白皮书(2019)
    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
    系统阐述了物流金融发展的态势和趋势、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和金融科技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通过16个优秀企业案例介绍了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物流平台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和银行等不同行业“物流金融”的创新做法。
    了解更多>
订阅&推送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QQ好友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
的供应链金融创投资讯

返回
顶部